安徽省黄山市茶农在进行黄板扦插工作。 汪亚华供图
3月中旬,如果你来到安徽省歙县桂林镇黄村村、宋村村,就会看到这里的茶园到处是扦插整齐、分布均匀的黄板。这是歙县贯彻茶园绿色防控,从源头上把好春茶质量关的成果。
汪亚华的歙县亚华家庭农场就在桂林镇黄村村,他是雾雨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桂林镇现有茶园面积6180亩,有跳岭有机茶、滴水香等茶产品。进入3月以来,当地茶农按照1亩茶园40块黄板的规格加速推进黄板扦插工作。目前,全村茶园已全部参与了绿色防控。汪亚华茶园和专业合作社茶园的绿色防控举措只是近年来黄山市茶产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见证着3年来黄山市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推动的“生态革命”的成果。
黄山启动绿色防控3年行动
黄山市以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著称于世。黄山市也是著名的茶乡,80万亩茶园,几十万茶农,101个乡镇个个产茶,茶产业始终是黄山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大潮涌起的节点,紧抓茶园绿色防控,守好质量安全关,就成为确保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2020年,黄山市启动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项目,制定了“1年打基础、2年强推进、3年见成效”的行动计划。2020年,先在39个重点产茶乡镇、239个村和6个企业基地试验示范,推进茶园绿色防控面积40万亩,配送和插放黄板1605万块。2021年,黄山茶园绿色防控实现全域覆盖,插放黄板2800余万块。
两年努力,实现全域推广
为什么把茶园绿色防控称为“一场革命”呢?因为这项工作的推进要克服固有的传统观念。在过去2年的时间里,各区县、村镇创新工作思路,首先将绿色理念逐渐植入茶农的心间,建设绿色茶园成为了大家共同的目标。
其次,激发茶农的积极性。比如,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树立“示范户”样板,对不打化学农药、采取“黏虫黄板 生物农药 生态农艺”防控的农户,发放“茶园绿色防控卡”,优先收购茶叶,形成示范带动效益。同时,奖惩与监督并重,祁门县祁红茶业有限公司与茶农签订“公司 村民组”合作协议,约定茶园绿色防控和鲜叶农残奖罚措施,定期培训,落实到户,并建立完善事前补贴、事中指导、事后兑现的工作机制。
最后,推进龙头企业茶园管理规模化进程。黟县对6家市级以上茶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和15家茶叶家庭农场,全程提供黄板扦插、回收、有机肥替代等社会化服务,形成统一的茶树病虫害管理模式。经过2年多的扎实推进,黄山市茶园绿色防控工作实现了“茶农接受、企业欢迎、社会认可”的良好氛围。
算好“三笔账”“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第一,要算好“经济账”。2021年黄山市茶叶产量4.3万吨、一产产值43亿元,全年综合产值180亿元,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一。2021年出口茶叶5.9万吨,出口值16.5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和九分之一。汪亚华告诉记者,绿色防控后茶叶农残量明显下降,亩产成本下降。他们家的茶青价格从原先均价的6元/斤提高到2022年的10元/斤。第二,要算好“生态账”。目前,黄山市有机茶园、绿色食品茶园和无公害茶园三茶认证率在98%以上,生态茶园50万亩。第三,要算好“长远账”。近年来,黄山茶产业屡创佳绩。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获得“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徽州区荣获“中国科技兴茶富民典型县”称号,祁门县获“‘三茶统筹’先行县”称号,黄山区获“茶旅融合特色县”称号,休宁县获评“智慧茶业样板县”称号。全市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占全省三分之二,8家企业获得“中国茶业企业百强”称号。“三笔账”清清楚楚地验证了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是实现黄山茶增产提质、绿色有机的有效路径,也坚定了黄山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信心。
按照既定目标,2022年,黄山茶产业这场“革命”走到了关键之年。在近日召开的黄山市2022年茶园绿色防控工作专题推进会上,黄山市提出了“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目标。要全面巩固提升“诱虫黄板 生物农药 生态农艺”防控模式,积极推进“以草治草、机械除草”等防治草害措施,全面禁止化学农药进入茶园。实现茶园生态环境全面改善,茶园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茶树病虫害可测可控,茶叶产品质量全面提升……
为黄山茶产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