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国办发〔2019〕8号)要求,江苏启东农商银行不断探索信贷服务提速模式,与启东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合作开发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审批系统,依托科技互联实现了对不动产限制信息查询、不动产抵押登记的一站式办理。“互联网 不动产抵押登记”服务新模式的建设,大幅提升了办贷效率,更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有效地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不见面”抵押登记的主要做法
(一)政银合作,设立抵押登记银行窗口。该行在2017年开始与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合作,在城南支行、吕四支行2个营业网点试点设立了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点,布设数据专线,银行和客户同步签订合同、办理贷款审批、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实现“一站式”服务;同时,在总行设立对不动产限制信息查询服务点,可实时查询不动产限制信息,有效防控了风险。在试点基础上,该行继续与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深化合作,于2019年将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点拓展到全部26个一级支行,实现全覆盖。
(二)系统互联,实现抵押登记线上办理。该行建设不动产抵押登记全程电子化系统,按照统一的接口标准和规范与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系统进行对接。该系统支持抵押人线上提交申请材料、提出登记申请;支持该行以抵押权人身份,通过网络依法查询相关不动产登记信息。通过该系统,可将抵押登记所需的电子影像资料上传至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进行审核和审批,半日内即可出具电子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电子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与纸质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该行已于今年2月份实现通过电子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作为办贷依据来发放贷款。
(三)注重风控,完善抵押登记操作流程。为切实有效的防控操作风险、法律风险,该行建立了“互联网 不动产抵押登记”操作规则:首先,客户经理与抵押人共同填写登记申请书;然后,按照申请不动产抵押登记的有关要求,收集并核对抵押物不动产权证书、抵押人身份证明、不动产登记申请书等材料,形成电子件提交给抵押登记录入岗;紧接着,抵押登记录入岗核对材料,并拍摄客户经理与抵押人同框照片,再通过网络即时提交给不动产登记机构,与抵押人共同提出登记申请;最后,该行于次日派专人将收取的不动产抵押登记纸质申请材料集中送达不动产登记机构。上述环节中,身份核验、询问笔录等需要不动产登记机构现场办理的事项,通过该行的人脸识别系统和填写格式化的询问笔录完成。
(四)依法合规,健全内部管理流程体系。制订《江苏启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不动产抵押登记(启东地区)管理办法及操作细则》,明确不动产抵押登记基本原则、部门职责;针对客户经理、抵押登记录入岗、抵押登记管理岗设定工作职责,制定不动产抵押登记流程、撤销流程、权证入库、权证领取流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建立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签订保密协议,严格用户系统权限;加强员工专业能力建设,定期组织相关岗位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强化安全技术应用,确保信息安全。同时,严格规范使用查询的不动产登记信息,落实“谁承办、谁提起、谁负责”的要求,严禁将查询获取的信息泄露和用于查询请求事项之外的用途。
二、“不见面”抵押登记的主要成效
2019年4月1日,该行正式推出信贷限时服务,面向社会公开承诺“300万元以内启东房产抵押贷款,3个工作日内资金到账”。作为信贷限时服务的重要支撑系统,“不见面”抵押登记系统也于2019年4月正式上线。自上线以来,至今年5月末,已累计办理抵押登记5014笔、涉及金额 110.35亿元,办理抵押登记注销4394笔,涉及金额67.13亿元。
依托“不见面”抵押登记系统实现的信贷限时服务,是该行全面落实政府部门“放 管 服”改革的重要举措。自上线以来,通过不断优化,信贷服务各环节效率提速显著:目前,征信审批平均0.43小时,效率提升34%;贷前调查8.43小时,效率提升40%;授信审批5.64小时,提升38%;合同抵押审批4.83小时,提升174%;合同审批0.62小时,提升32%;放贷审批0.58小时,提升23%;整体放款时间从过去的5.97天降至2.63天,放款效率提升56%。信贷限时服务,真正做到了“高效、优质、便民”,“三天放款”的口号深入人心,已在本地客户市场形成了良好的服务口碑,成为该行提升本地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在启东市政府“2019年度创新服务奖项”评选中,“不见面”抵押登记系统荣获三等奖。
三、“不见面”抵押登记的工作启示
(一)坚守定位,深耕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取舍有道,大道至简。“农、小、土”是农商银行的初心所在。农商银行要始终坚守战略定位,将支农支小作为立身之本,以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为使命,要向下做深做透做实,加快形成“深耕本地、支农支小”的发展模式,积极借鉴吸收行业发展的有益做法和经验,充分发挥密切联系农村的“人缘”“地缘”优势,以本地特色产业为突破口,提供契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市场在不断变化,客户亦在不断流动、老化和更新,坚守支农支小服务初心,走“小而美”“精而专”发展道路,才是农商银行的大道所在。
(二)服务提升,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依托“不见面”抵押登记系统实现的信贷限时服务,带来服务效率的提升,成为该行快速提升本地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足见服务提升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意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赢得了客户,谁就赢得了市场,谁赢得了市场,谁就赢得了生存发展的机会。服务是营销的基础,是连接产品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要多层次、广角度满足客户需求,真正在优质服务的工作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要“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形成客户忠诚度,进而提升该行持续盈利能力。
(三)政银协作,畅通优质金融供给渠道。“不见面”抵押登记,都离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的支持与配合。农商银行是本地银行,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休戚相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的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为农商银行带来最大的政策红利。合作博弈是实现多方共赢的重要途径,金融是经济的晴雨表,政银合作就是地方政府与银行之间互惠互利,是政府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辖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也是银行借助政府力量开拓市场、加快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地方性本地银行,应当进一步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四)科技赋能,增强农商银行发展后劲。信息化社会,掌握核心科技,就掌握了资源,就掌握了市场。在实现“互联网 不动产抵押登记”操作过程中,其中有一个最为亮眼的元素就是“科技”,科技赋能金融、金融普惠大众,借助科技支撑,创新才能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金融 科技”结合起来,才能给出更多智慧方案。要发挥金融科技优势,通过线上系统优化,将融资服务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优化客户额度申请和提款用款流程,提升客户体验。进一步提升系统自动化程度,将信贷系统与“不见面”抵押登记系统直接对接,实现信贷系统中相关数据和图像资料通过网络直接传输给“不见面”系统,减少人员操作风险和差错率,力争90%以上的业务在2个小时内完成审批,50%以上在1个小时内完成。要加强数据治理、数据互联,利用大数据,实现房产抵押贷款申请、抵押登记、放贷全部线上办理,打造“纯线上、零接触、高效率”的房产抵押贷款服务新模式。